东南数理化 > 教育资讯 > 所谓难题到底“难”在哪?

所谓难题到底“难”在哪?

2023-01-11 17:36:28

     什么题算是是难题?


每个同学在做题过程中都免不了会遇到难题,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个现象:同一个题目,有些同学会觉得很难,有些同学会觉得很简单。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于难题的定义是不同的,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难题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地理解:所谓难题,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个主观意识问题,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只能从主观概念上来定义,所谓难题就是不会的、解决不了的问题!


  具体细分,我们可以把难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01、读不懂题

      有时候,读完题之后,可能会面临一个尴尬状况,就是根本不知道题目在说什么。这种情况通常在文科类题目中出现,所以答题时才会出现所谓“跑题”或者“文不对题”的现象;理科类题目当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就是对相关知识点完全不了解,否则大致该了解题目在说哪个方面的东西。

02、找不到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这种情况往往是看明白题目了,也知道问题在问什么,但是不清楚从条件怎么就能得出对应问题的答案,这是完全不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有哪些关联,属于是思维上的缺失,而且是属于典型的“关联整合思维”的缺失。

03、思考角度过于刁钻

    有时候会遇见一些非常规类的问题,所谓非常归类可以理解为在平时考试时出现概率很小,并且解决问题的角度刁钻,超出大多数人的思考认知范围的,并且没有替代解决方案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能想到就能解决,想不到就是解决不了。

04、解题步骤过多

   这一类难题基本都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一级结论,再根据一级结论通过某理论得出二级结论,再根据二级结论通过另一个理论得出三级结论,以此类推,需要多个步骤的分析计算,而且每一个步骤的分析计算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都不相同,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一类问题就需要掌握的对应所有理论知识,与之对应的简单题基本都是一步两步就得出结果了。


如何解决难题?

    知道了问题所在,我们又该如何解决难题呢?在这里个大家几个解决途径和方案,做到了以下几点保证难题不难,没有难题!


NO.01、打好基础

    打好基础就要求各位同学对理科知识点的概念、公式以及每一个量的意义都要非常熟悉,而且还要知道对应的公式结论的应用场景和适用条件;对文科知识点就要记住并理解常用的基础要素,比如语文的常用古诗文,名词名句,英语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

     这个掌握的过程需要对应的简单题目来练习,一般情况下学科老师都会掌握大量的这种经典习题,书店里的参考资料也有很多。

      关于物理学科的如何打基础细节部分,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前面的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如何打好基础?》


NO.02、掌握对应的思维方式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对应的思维方式,大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对应的思维方式,比如学习数学时一定要知道“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维,学物理就需要知道“条件思维”、“变化思维”、“关联整合思维”等思维方式(关于数学和物理,我在前面《中学生必备思维模型系列》中也有具体详解),学习英语就要掌握英语的常规表达方式,不同语言类型在表达习惯上的区别等等细节。

      有了对应的思维方式,大家拿到题目就有了思考方向,从条件出发去思考如何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逆向思维要得到答案需要哪些条件,需要的条件和题目给的条件又如何联系,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操作的。


NO.03、用好错题本

      通过错题本的使用,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难题”到底在哪。

      有的时候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问题在哪,这个很可怕,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自然就找不到努力方向,关于这个细节,我在前面《如何使用错题本》一文中也有具体解释。

      错题本真正带来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熟练度和效率,并且养成好的习惯,这些比错题本本身要重要的多。


上一篇

下一篇